2025年7月15日,中国足球协会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足球职业联赛“假赌黑”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新闻发布会,这是继2023年新一轮足坛反腐风暴后,中国足球领域规模最大、措施最严厉、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专项治理行动,国家体育总局、公安部、监察部等多部门联合参与,标志着中国足球治理进入系统化、法治化新阶段。
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三十余年来,虽取得一定成绩,但“假球”“赌球”“黑哨”等问题始终如影随形,这些现象不仅扭曲了竞赛结果,损害了球迷感情,更严重破坏了足球生态环境,2023年至2024年期间,相关部门查处多起职业联赛违规违纪案件,涉及俱乐部管理人员、球员、裁判员等多个群体,揭示出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。
体育总局副局长在发布会上指出:“‘假赌黑’问题不仅是体育问题,更是社会问题,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,坚决铲除这一阻碍中国足球健康发展的毒瘤。”
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从预防、监管、惩处三个维度同时发力,构建“不敢假、不能假、不想假”的长效机制。
预防体系升级,建立从业人员诚信档案数据库,覆盖所有职业俱乐部球员、教练员、裁判员及重要管理人员,实施动态评级管理,同时引入欧洲职业联赛成熟的异常比赛监测系统,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比赛数据、资金流向进行实时分析。
监管机制创新,成立跨部门的职业联赛监督委员会,吸纳法律、财务、审计等专业人才,首次尝试引入“第三方监管机构”,对俱乐部财务状况、球员交易、裁判选派等进行独立监督,建立“吹哨人”保护制度,鼓励内部举报。
惩处力度加强,出台《职业联赛违规违纪行为处罚办法》,明确细化各种违规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,建立“终身禁赛”和“行业禁入”制度,涉嫌违法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,特别设立“追诉期延长”条款,对历史遗留问题一查到底。
中超某俱乐部总经理作为代表发言:“我们全力支持专项整治行动,已经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专题学习,职业足球必须是干净的足球,只有公平竞争才能赢得尊重。”
现役国脚通过视频表示:“作为球员,我们渴望在公平的环境中比赛,这些措施保护了诚实踢球的运动员,我们训练中的每一滴汗水都应该真实地体现在赛场上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行动特别关注青少年球员教育,中国足协将联合教育部,在未来三年内向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推广“公平竞赛教育计划”,从源头上培养球员的职业素养和法治观念。
新闻发布会特意邀请了国际足联治理委员会代表参加,该代表表示:“中国足球的这次整治行动与国际足联近年来推动的‘诚信足球’倡议高度一致,职业足球的全球化使得跨国赌球集团活动日益猖獗,需要各国协同治理。”

亚洲足球联合会反腐败部门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表示:“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是亚洲最重要的联赛之一,其治理经验将对整个亚洲足球产生示范效应,亚足联愿意提供技术支持与合作。”
本次行动的一大亮点是技术手段的全面应用,公安部网络安全部门负责人介绍,将建立“职业联赛监测预警平台”,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,对博彩资金流、网络投注行为、球员银行账户异常交易等进行全天候监测。
体育大数据专家表示:“现代足球比赛中,每场比赛产生超过3万个数据点,通过机器学习算法,我们可以识别出异常比赛模式,准确率超过90%,这项技术已在欧洲多国联赛中应用,成功发现了多起假球案件。”
最高人民法院相关人士在会上透露,正在研究制定《关于审理足球职业联赛中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,明确“假球”“赌球”等行为的定罪量刑标准,解决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适用难题。
法学专家认为:“体育领域的腐败案件具有高度专业性,需要司法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,建议设立专门的体育仲裁机构和体育法庭,培养既懂法律又懂体育的复合型人才。”
专项整治行动特别强调社会监督的重要性,中国足协将定期发布治理报告,公开专项行动进展,同时建立媒体监督机制,授权一批专业体育媒体参与监督工作。
球迷代表在新闻发布会上倡议:“我们呼吁全国球迷共同维护纯净赛场,抵制一切形式的假赌黑,做文明观赛人。”

本次新闻发布会不仅公布了整治措施,更描绘了中国足球长远发展蓝图,未来五年,中国足球将实施“清风计划”,通过制度建设、文化建设、人才培养三大工程,彻底铲除“假赌黑”生存土壤。
国家体育总局代表强调:“整治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,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世界一流的职业联赛治理体系,让足球运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健康运动,让职业联赛成为展示中国体育形象的重要窗口。”
大连这座足球城的下午,新闻发布会持续了近三个小时,会场内外,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一次行业整顿的决心,更是一次中国足球重新出发的勇气,正如中国足协主席最后所言:“足球是圆的,但比赛必须是平的,我们这一代足球人有责任给下一代留下一个干净的赛场。”
夕阳西下,大连足球青训基地的小球员们正在场上奔跑,他们的身影,或许正是中国足球未来最真实的模样——在阳光下茁壮成长,在规则中自由奔跑,在梦想里创造辉煌,中国足球的清风正当时,而这场新闻发布会,只是一个全新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