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要摆烂?菲兹戴尔称尼克斯本赛季不关注输赢,球迷怒斥“毫无羞耻心”
**
在NBA的竞技舞台上,“摆烂”一词始终是球迷与媒体争议的焦点,纽约尼克斯队主教练大卫·菲兹戴尔的一席话,再次将这支历史悠久的球队推上风口浪尖,菲兹戴尔在季前采访中公开表示,尼克斯本赛季的“重点并非输赢结果”,而是“培养年轻球员与建立长期体系”,此言一出,瞬间引爆篮球圈,许多球迷愤慨地指责球队“缺乏争胜意志”,甚至有人讽刺道:“尼克斯的摆烂策略,简直成了联盟的年常剧目。”
历史阴影:尼克斯的长期挣扎与战略迷思
尼克斯的“摆烂史”可追溯至近十年,自2013年首次闯入季后赛次轮后,球队便陷入漫长的重建期,其间,尼克斯仅两次跻身季后赛,且均止步首轮,更令人诟病的是,球队管理层频繁更迭,引援策略混乱,导致阵容长期缺乏稳定性,2020年尼克斯以21胜45负的战绩收官,创下队史最差胜率之一,却仅在选秀中摘得第8顺位,未能如愿获得高顺位签位。
这种“为选秀而输球”的策略,在NBA并非孤例,费城76人队曾凭借“过程(The Process)”的摆烂哲学,囤积多名高顺位新秀,最终打造出恩比德与西蒙斯的双核阵容,尼克斯的摆烂却始终未见成效,究其原因,专家指出两点:一是纽约作为全美最大媒体市场,球队战绩直接影响商业价值与球迷忠诚度,长期输球可能导致品牌贬值;二是NBA选秀制度改革后,战绩最差的球队获得状元签的概率从25%降至14%,摆烂的风险显著增加。
菲兹戴尔的言论,因此被视作对现实的妥协,他在采访中解释道:“我们拥有一批充满潜力的年轻人,例如巴雷特和托平,他们的成长需要时间与耐心,本赛季的目标是让他们在实战中积累经验,而非追求短期胜利。”这番“培养优先论”并未平息质疑,前NBA球星查尔斯·巴克利在节目中痛批:“纽约球迷每年花费高价购票,不是为了看球队‘练习’,职业体育的核心是竞争,而非逃避。”
球迷愤怒:“摆烂文化侵蚀球队灵魂”
尼克斯的忠实球迷群体,对管理层的耐心正逐渐耗尽,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外,一名持有季票超过20年的老球迷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表示:“我见证过尤因时代的铁血防守,也经历过林书豪的‘林疯狂’,但如今,球队似乎失去了赢球的基因,如果连教练都公开承认不关心输赢,我们为何还要支持他们?”
社交媒体上,抗议声浪同样高涨,话题“菲兹戴尔下课”一度登上纽约地区热搜榜,有球迷制作视频合集,对比尼克斯上世纪90年代的防守强度与现今比赛中的散漫表现,配文写道:“昔日尼克斯会让对手每得一分都付出代价,如今他们却在为输球找借口。”更有人翻出球队老板多兰的争议言论,质疑其“将商业利益置于竞技成绩之上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尼克斯的摆烂策略还可能影响球员心态,年轻核心巴雷特在近期采访中坦言:“每个球员都渴望胜利,但我们必须信任教练组的计划。”心理学专家指出,长期处于输球环境可能导致年轻球员产生“习惯性失败”心理,阻碍其技术上限的突破。
联盟视角:摆烂与竞争平衡的博弈
从NBA联盟整体发展来看,摆烂现象始终是难以根治的“痼疾”,联盟总裁亚当·萧华曾多次强调“公平竞争”的重要性,并通过选秀制度改革与季后赛附加赛机制,试图弱化球队摆烂的动机,附加赛制度让战绩中游的球队保有季后赛希望,从而减少“主动输球”的诱惑。
尼克斯的案例暴露了制度局限性,纽约作为大市场球队,其摆烂行为可能引发更广泛的模仿效应,尤其是中小市场球队若纷纷效仿,将损害联赛的观赏性;尼克斯的商业收入并未因战绩低迷而大幅下滑,据《福布斯》2024年数据,尼克斯仍以61亿美元估值高居NBA球队第二,仅次于金州勇士,这种“输球仍赚钱”的现状,被批评者视为纵容摆烂的根源。

未来展望:尼克斯的重建之路在何方?
尽管争议不断,菲兹戴尔的计划并非全无依据,尼克斯目前拥有多个未来选秀权,且薪资空间灵活,有望在2025年自由市场追逐巨星,篮球分析师马克·斯坦恩指出:“如果尼克斯能通过本赛季锻炼出新秀,再签下一名顶级球员,重建速度可能快于预期。”
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管理层的决策智慧,尼克斯历史上曾多次在自由市场错失良机,例如2019年未能签下杜兰特与欧文,球队还需解决战术体系的固化问题——本赛季尼克斯的进攻效率排名联盟倒数第五,防守效率仅位列第20,显示出攻防两端的全面滞后。
对于球迷而言,最残酷的或许不是输球,而是希望的缺失,一名网友在论坛中写道:“我们可以接受重建,但不能接受毫无斗志的文化,菲兹戴尔的话,仿佛在说‘我们提前放弃了’,这才是最伤人的部分。”

随着赛季推进,尼克斯的一举一动将继续被置于放大镜下,若球队无法在年轻球员成长与赛场表现之间找到平衡,菲兹戴尔的帅位或许难以稳固,而纽约这座篮球圣城,仍在等待一个真正的救世主,带领球队走出长达半个世纪的冠军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