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报讯) 欧洲足球联合会(UEFA)主席亚历山大·切费林于本周成功连任,开启其第三个任期,这一结果在业内看来并无悬念,但连任背后的戏剧性因素却远非表面那般平静,知名体育评论员王勤伯指出,切费林的连任“需要感谢欧超(欧洲超级联赛)的助攻”,这一观点犀利地揭示了近年足坛最激烈的冲突——欧超计划与欧足联传统权力结构的对抗——如何意外巩固了切费林的领导地位,欧超项目,这个由少数豪门俱乐部推动的封闭式联赛构想,非但未能颠覆旧秩序,反而在引发广泛抵制后,为切费林塑造了“足球守护者”的形象,使其在选举中获得更广泛的支持。
2025年的欧足联主席选举在瑞士尼翁的总部举行,切费林以绝对优势获胜,其任期将延续至2029年,官方公告中强调了他任内在管理欧洲赛事、应对财务公平法案(FFP)改革以及推动草根足球发展方面的“稳健领导”,在掌声背后,是欧超危机所催化的政治现实,回顾2021年欧超计划的突然宣布与迅速崩溃,那场风波不仅撕裂了欧洲足球社群,更将切费林推向了风暴中心,当时,他以强硬姿态谴责欧超为“自私的叛变”,并联合各国足协、球迷组织乃至政要成功压制了这一挑战,正是这场胜利,为他积累了前所未有的政治资本。
切费林的连任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欧超留下的裂痕,在竞选过程中,他反复强调“足球属于所有人”,将自身定位为对抗资本垄断的旗手,这一叙事尤其赢得了中小联赛成员国、东欧足协以及传统球迷群体的支持,这些群体视欧超为对足球金字塔结构的致命威胁,而切费林则成为他们利益的代言人,欧足联内部人士透露,尽管切费林在财务监管、赛事日程安排等方面仍面临批评,但欧超的“外部威胁”有效转移了内部矛盾,使成员国更倾向于团结在现任领导周围,以维持稳定,王勤伯对此评论道:“欧超的鲁莽行动,无异于为切费林送上了一份‘完美的政治礼物’——它制造了一个共同的敌人,让原本可能分散的批评声音汇聚成了支持连任的合力。”
欧超计划本意是颠覆欧足联的垄断,却因其设计与执行中的致命缺陷,反而强化了它试图挑战的体系,2021年4月,以皇家马德里、巴塞罗那和尤文图斯为首的12家豪门俱乐部宣布成立欧超,试图以封闭的精英联赛取代欧足联旗下的冠军联赛,这一举动立即引发全球足坛地震,球迷上街抗议,政客发声谴责,连英国政府都威胁立法干预,切费林迅速反应,以制裁威胁迫使多数俱乐部退出,仅剩西甲两强和尤文图斯苦苦支撑,欧超的失败,暴露了其脱离足球社区基础的软肋。
王勤伯在分析中指出,欧超的“助攻”体现在三个层面:它激起了足球传统价值的回归,球迷对“纯粹足球”的捍卫,让切费林得以高举道德大旗,将欧足联包装成足球文化遗产的保护者,欧超的威胁迫使欧足联加速改革,例如对欧冠联赛进行扩军和收入分配调整,这些改革虽存争议,但切费林可借此展示“与时俱进”的姿态,平衡豪门与中小俱乐部的利益,欧超的法律挑战——如马德里法院和欧盟法院的诉讼——长期化后,反而让成员国感到疲惫,更渴望在切费林的领导下寻求妥协方案,正如一位匿名足协代表所言:“欧超就像一头闯入瓷器店的公牛,它让我们意识到,推翻现有体系的风险远大于修复它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欧超余波未平,2023年,欧盟法院曾就欧超与欧足联的法律纠纷发表意见,指出欧足联对赛事审批的垄断可能违反竞争法,但这并未直接否定欧足联的权威,欧超支持者仍试图以“开放模式”卷土重来,但公众信任度已大打折扣,这种持续的不确定性,反而让切费林的“稳定牌”在选举中更具吸引力。
切费林的连任,本质上是欧洲足球权力博弈的阶段性结果,欧足联与顶级俱乐部之间的拉锯战已持续数十年,核心围绕赛事控制权与商业利益分配,欧超计划是这一矛盾的总爆发,但其失败表明,在足球世界,权力不仅源于资本,更依赖于广泛的合法性基础,欧足联通过成员国足协体系,牢牢掌握着从国家队赛事到青年培养的生态链,这是欧超难以复制的。
在切费林任内,他一方面用财务公平法案等工具约束俱乐部过度支出,另一方面通过欧冠改革向豪门倾斜更多收入,试图“驯服”潜在反叛者,这种“胡萝卜加大棒”的策略,在欧超危机后显得更为有效,英超俱乐部在巨大舆论压力下集体退出欧超,凸显了本土足球文化对商业决策的制约,王勤伯认为:“欧超的致命伤在于低估了足球的社会属性,切费林正是利用了这一点,将经济博弈转化为价值观之争。”

权力平衡依然脆弱,豪门俱乐部对欧足联的收入分配不满已久,欧超虽受挫,但推动它的经济动力——如疫情后的财务缺口和全球媒体版权竞争——并未消失,切费林在新任期将面临更复杂的挑战:如何防止欧超以新形式复活,同时避免欧足联被指责为“僵化官僚”,他的连任得益于欧超的“助攻”,但长期来看,仍需拿出实质性解决方案,缓解足球金字塔顶端的张力。
欧超风波中,最令人瞩目的力量来自球迷,从英格兰到德国,球迷的抗议活动直接左右了俱乐部的决策,彰显了足球社区在商业化和全球化浪潮中的抵抗力,切费林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,在连任竞选中将“球迷中心论”作为核心信息,欧足联近期推出的措施,如限制赛事过度商业化、加强球迷对话平台,都可视为对这一民意的回应。
王勤伯强调,球迷的觉醒是欧超助攻切费林的另一关键,传统球迷视欧超为对本土联赛和升降级制度的背叛,这种情感共鸣超越了狭隘的利益计算,切费林借此塑造了亲民形象,与欧超倡导者的“精英主义”形成鲜明对比,欧足联在2024年推出的“足球可持续发展宪章”,虽被批评为象征性举措,但在政治上成功强化了切费林的道德优势。

球迷群体并非铁板一块,年轻一代球迷对数字化体验和全球明星的追逐,与传统派存在分歧,切费林需谨慎平衡:既不能完全倒向商业扩张,以免失去核心支持者;也不能过度保守,错失创新机遇,欧超的阴影提醒他,足球的合法性最终根植于社区认同。
切费林的第三个任期,将决定欧洲足球能否找到一条可持续道路,短期内,欧超的威胁仍是他凝聚支持的工具,但长期依赖“外部敌人”的策略不可持续,他必须直面内部问题:欧冠改革引发的赛程拥挤、财务公平法案的执行公平性,以及如何应对中东、北美资本对足球的侵蚀。
欧超的“助攻”或许为切费林赢得了时间,但真正的考验在于改革魄力,王勤伯指出:“如果切费林仅满足于维持现状,欧超的火种可能复燃,他需要推动更包容的治理结构,让俱乐部和球迷真正参与决策。”新兴技术如区块链和元宇宙正在改变足球消费模式,欧足联需引领而非抗拒这一变革。
切费林的连任,是足球世界传统与创新角力的缩影,欧超的失败并非终点,而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,正如历史所示,足球的权力格局从未静止,唯有适应变化者才能长久立足,对于切费林而言,感谢欧超的“助攻”之余,更需思考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遗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