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场内,十几个孩子身着白色击剑服,手持花剑,在剑道上灵活移动,金属碰撞声、脚步声和教练的指导声交织在一起,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,站在场边的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注视着这群年轻的身影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“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上,享受击剑带来的快乐,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景象。”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,北京市的击剑运动正在逐步恢复往日的活力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回到他们熟悉的剑道。
“我已经三个月没有碰剑了,今天终于能回来训练,太开心了!”10岁的小学员张明浩兴奋地说道,他的面罩还未摘下,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。
这样的场景在北京市各大击剑俱乐部不断上演,据王钰介绍,自训练恢复以来,北京市青少年击剑参与人数已经恢复到之前的85%左右,而且还在持续增长。
“孩子们回来的速度比我们预期的要快。”王钰说,“这说明了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受欢迎程度,也表明大家对安全训练的信任。”

为确保安全训练环境,北京市击剑协会制定了一系列防护指南,包括限制每堂课人数、保持安全距离、定期消毒器材和场地、测量体温等。
“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”王钰强调,“我们要求所有教练和工作人员都必须接种疫苗,训练前后对所有设备进行消毒,孩子们进入场地前需要测量体温并洗手。”
这些措施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,一位在场地外等待的家长表示:“开始我还有些担心,但看到俱乐部的防护措施这么严格,就放心让孩子回来训练了,击剑是他的最爱,能回来训练他特别高兴。”
王钰认为,击剑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,更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。
“击剑被称为‘格斗中的芭蕾’,它不仅能锻炼身体,还能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、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。”王钰解释道,“在剑道上,你需要瞬间做出判断,这训练的是大脑的反应能力,击剑还强调礼仪和尊重,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有益。”
13岁的李思雨练习击剑已有三年,她分享了击剑带给她的变化:“我以前很害羞,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,通过参加击剑比赛,我变得自信了,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。”
随着训练的正常化,北京市的青少年击剑赛事也开始逐步恢复,王钰表示,协会正在策划一系列赛事,为青少年击剑爱好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。
“比赛是击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王钰说,“通过比赛,孩子们能够检验训练成果,学习如何面对胜负,这些经历对他们的人生都有积极影响。”
协会计划先举办一些小规模、本地化的赛事,逐步扩大规模,所有赛事都将严格执行防护措施,确保参与者安全。
疫情期间,许多击剑俱乐部尝试了线上训练模式,王钰认为,这些新技术手段在未来仍将发挥重要作用。
“我们鼓励俱乐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。”王钰说,“线上训练可以弥补不能到场时的空白,而且可以邀请国内外优秀教练进行指导,打破地域限制。”
一些俱乐部还引入了视频分析技术,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动作和技术缺陷,科技的应用让击剑训练更加高效和有趣。
王钰表示,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推动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,培养更多优秀人才。
“我们不仅关注竞技水平的提高,更重视击剑文化的传播。”王钰说,“希望更多孩子能够通过击剑获得快乐和成长。”
协会计划与学校加强合作,推广校园击剑项目,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,还将加强教练员培训,提高教学质量。
王钰特别强调了击剑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。
“在剑道上,你不仅要战胜对手,更要战胜自己。”王钰说,“击剑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压力,如何从失败中学习,这些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。”
许多家长也反馈,孩子练习击剑后变得更加专注、自律和坚韧,这些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重返剑道,北京市击剑运动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王钰表示,协会将继续努力,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训练和比赛环境。
“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击剑的快乐,在剑道上找到自信和勇气。”王钰说,“看到孩子们在剑道上绽放的笑容,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。”
在训练场的另一端,一群小学员正在进行实战练习,他们的眼神专注,动作敏捷,每一个进攻和防守都充满激情,在这条长长的剑道上,他们不仅学习击剑技术,更在收获成长和快乐。
击剑运动正在北京焕发新的活力,而王钰和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为这份活力保驾护航,让更多孩子能够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。